|
一、相识习俗 山东人重视与外人初次见面的言行举止,并形成了一定的规矩和礼数,不按这些规矩和礼数行事,则被认为是“失礼”“没礼貌”“不识相”等。
偶然相识、初次见面的礼俗一般是互相询问对方老家在哪里、做什么职业、爱好、年龄和家庭状况等,决定进一步交往的往往要留给对方姓名和联系方式。询问对方年龄,对中年以下男性可直接询问;询问老者,一般说“您老高寿?”一般不直接询问女性年龄。在知道对方年龄后,对成年女性,一般要夸一下对方比实际年龄年轻;对小孩子,则夸他(她)看上去比实际年龄长得高大。记录双方联络方式,一般靠脑筋记忆或可以记在纸上或通讯录上,如今还可以记录在电脑、手机等电子产品上;在正式场合,一般要交换名片。
山东民间熟人之间的问候,俗称“打招呼”。不打招呼就被视为“失礼”“没教养”。见面打招呼的内容,民间习惯在早晨说“你起得早”“早啊”“起来啦”;饭后说“吃饭啦”“你吃啦”“去哪”;在对方劳动和工作时说“忙哪”“忙着哪”“忙啥来”等。如不问话,也可点头或微笑致意。如果骑自行车遇到熟人,先下车再打招呼更合乎礼貌,再着急赶路,也要招手打招呼。戴着口罩跟人说话,被视为不礼貌。若忙于某项工作,最好停下来打招呼,实在不能耽误工作也要用言语或手势向对方表示一下。身边带着小孩时要让孩子称呼对方的辈分,如叫“叔叔”“伯伯”“阿姨”“爷爷”“奶奶”等,并向对方问好。如熟识对方的长辈和其他相关熟人,请对方代致问候更显得礼节周全,俗语称“捎好”。
问候熟人的同时,多半以动作或姿势行礼。过去多以作揖、抱拳和“万福”行礼。作揖又称“打躬作揖”,抱拳为男性常用礼节。熟人相见和分别时要作揖,其姿势为合掌前举弯腰下拜。清末,亲友相见时往往先作一揖,然后叙话;分别时,亦作揖为礼。“万福”为女性常用礼节,一般在问候长辈时使用,被称之为“拜”“万福”或“福”。行“万福”礼也叫“道了个万福”。
经常见面的熟人打招呼也可用点头礼,微微鞠躬致意;逢人点头哈腰,则往往被认为不够庄重、骨气不硬。辛亥革命后逐渐流行鞠躬礼。现在,熟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者日益减少,点头礼者越来越多。见面握手的礼节来源于西方,辛亥革命后广泛流行,见面、分别时都适用。与人握手时,自己的手要干净,如果戴手套或手上脏乎乎的,则被认为不礼貌。平常情景和特殊场合均可使用握手礼。招手致意多用于迎送,迎接时表示相熟,挥手告别表示依依不舍。
叩头礼和跪拜礼是日渐消失的一种致敬礼节。跪拜礼通行于清代,用于百姓见官、祭神、祭祖、庆吊等场合。辛亥革命后跪拜礼为官方废止,但民间在年节庆吊祭祀中仍沿用。在滨州、德州的部分地区,春节拜年仍有以向长辈跪拜叩头为礼的现象。举行跪拜,俗称“跪下”,行礼时口称“我给你跪下了”。家长惩罚不争气、犯错误的孩子,也有让孩子“跪下”的,俗称“罚跪”。由此衍生出“磕头如捣蒜”“磕响头”“五体投地”等俗语。
二、相交习俗 相交是在认识和熟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达到相互交心的程度。这种朋友关系,胶东称为“伙计”,其他地方或称为“兄弟”,或称为“哥们儿”。
山东民间认为,那些做事讲究原则、为人正正当当的人值得交往。日照一带认为“交朋友先看是否孝顺父母,不孝顺父母的人不可交”。淄博一带认为连自己的亲戚都敢于伤害的人不配做朋友,俗语说“坑姨害舅,没脸交友”。
相交的两人互相拜访称为“走动”“造访”“见家人”或“认门”。初次拜访会送“见面礼”。受访人家必对来客热情款待,不仅要敬茶敬烟,而且要挽留吃饭,以酒肉招待,并在适当时机以同样的方式回访。在莱芜一带,父母要亲自招待儿女初次来访的朋友,而且还要考察朋友的品质如何,以确保儿女能够交上好朋友。民间观念认为,交上坏朋友会惹是生非招祸灾。
在招待造访的朋友时,要递烟敬茶。按照山东风俗,香烟能吸则吸,不能吸则罢,但敬茶是必需的,且茶要浅,以半盏为宜,以双手捧着端上为敬。待客喝酒时,筛酒要满,即“茶要浅,酒要满”。对初次登门造访送“见面礼”的朋友,要给客人回礼,又称“压脚”“压篮子”或“压筐子”。
山东人重情义,朋友有难处,则尽力相帮。为朋友办事,不讲求回报,否则会被认为“不够朋友”“少交情”。事过境迁把朋友丢在脑后的人,往往被称为“势利眼”“小人”。与朋友狼狈为奸、祸害百姓的被认为是“狐群狗党”“腐朋烂友”,莱阳俗语称为“烂伙计”。民间认为酒肉朋友,则看重海吃海喝,其中虽然也有重感情、讲义气的,但为了哥们儿利益会损害公共道德,这样的友谊不会持久。民间俗语说,“酒肉朋友交不长”,“酒肉朋友如宴席,席散人走茶就凉”。
山东民间很注重子女的交友。在孩子幼时,父母会教育孩子“别同坏孩子一起玩”,要“向谁谁那样的好孩子学”。对于交上坏朋友的孩子,民间邻里则说“这个孩子要学坏了”,对变坏了的孩子则说“这孩子瞎了”。在家长邻里的调教下,孩子们进入青春期,大都形成了比较正确的交友标准。
朋友之间要经常互通信息,失去了联系就被称为“断了头”或“断了线”。朋友之间的书信不能用红笔写,红笔写的信被认为是“绝交信”。
朋友一般以年龄大小互称兄弟姐妹,有时谦称自己为“弟”“小弟”,尊称对方为“兄”“年兄”。称朋友父母为“伯叔”或“婶娘”,兄弟姐妹为“兄弟姐妹”,子女为“侄”或“侄女”,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把知心朋友看作家庭的一员。沂水、临朐一带民间常说:“儿女的朋友,不是外人。”鲁西南一带把子女的朋友当成自己的孩子关心和爱护,遇到大事都要过问并尽力提供帮助。
三、深交习俗 深交,也称“至交”,是山东人在朋友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来的、值得终生信赖的亲密友谊。山东俗语也称“知己”“同心”。
成为深交的知音,不仅有要事可以相托,某些不便向家里人公开的隐私也可以向对方敞开说。民间俗语说:“瞒得了妻子老小,瞒不了知己同心。”
民间认为“俗礼用于知己显得见外”。到深交的朋友家中,虽也有一定的寒暄,问候家中长幼,但有话直说,有事即办,一如在自己家中那样随便。知己之间的往来更不计较礼物多少与贵重,在一些场合下,不带礼物造访也被视为正常,一样被奉为上宾。对此,民间俗语说,“亲戚朋友带礼物,知己带来一颗心”,“朋友重礼物,知己重趟腿”。
平日里,知己一般无相求之事,一旦有求,多为大事、急事。荣成一带有俗语说:“老伙家平日不登门,登门就为大事、急事来。”知己之间,往往注重互相监督和鞭策,以期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。
结为深交者往往称为“仁兄弟”。仁兄弟也称“换帖兄弟”“磕头兄弟”“(拜)把兄弟”“盟兄弟”和“结义兄弟”等。不是亲兄弟,胜似亲兄弟。德州、惠民等地,结交盟兄弟要喝鸡血酒。长岛、威海一带,要面对大海起誓,以表示“海枯石烂心不变”之意。换帖,就是交换金玉谱(也称金兰簿、兰谱)。有的金玉谱上写上爷爷奶奶的名氏,儿子的名字,还有写上三代下三代的。有的还写上“碎尸万段,在所不计”“海枯石烂、生死不渝”和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”等誓言,互相交换。半个多世纪以来,随着社会的现代化,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,那种特别注重情义的至交以及相关仪式,在实际生活中越来越少见。
结成知己的两个人,若后代之间也交往密切,就是俗语说的“世交”或“故交”。山东民间对于世交双方的家庭有较高的评价,认为这是“祖辈的老交情”。凡结为世交者,不仅过年过节期间像亲戚一样走动,而且在平时也有较为频繁的往来。家长也注意教育下一代珍惜双方多年的老交情,在为人处事等方面不要做有损于世交情谊和自家威信的事,否则被认为是“丢门面”“败家风”,严重者会导致世交中断来往。那些世交关系较好的,还有可能成为儿女亲家,从而使世交关系发展为亲戚关系。这种情况,临沂一带称为“至交开花”,淄博一带称为“世交亲家”。一方家庭成员道德败坏,社会舆论认为这样的人家“不可交”“该断交”;另一方会耻于继续来往,从而断绝关系。一方绝户导致世交中断,民间往往寄予同情,俗语说这是“人情再浓,命里没缘”。
深交者可以走向正道,也可以走向歪门邪道。有的城乡恶少拉帮结伙,以拜磕头兄弟、摆设酒宴山盟海誓等形式结成黑社会或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,横行霸道,无恶不作。这样的“铁哥们儿”,虽也讲究“江湖义气”,内部关系十分密切,却不过是侵害百姓利益、破坏社会安定、不劳而获的寄生虫。
◎ | 暴瘦减肥法过来人分享:暴瘦20斤的几个秘诀,你能做到吗? | 2024-12-25 10:37:00 |
◎ | 小孩子多少岁带牙套比较好?整牙越早,效果越好?家长别再焦虑了 | 2024-12-25 10:22:39 |
◎ | 为什么脸上的斑越长越多,第一就是不重视防晒 | 2024-12-25 10:08:23 |
◎ | 这几种必须拔掉的智齿图 ,劝你尽早拔除!你有长过智齿吗? | 2024-12-25 09:52:34 |
◎ | 电脑win7系统不能正常关机怎么办电脑win7系统不能正常关机怎么办 | 2024-12-25 09:38:13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