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百科 手机版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地球的半径是多少公里(离开地球多远可以看到完整的地球?)

    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24 11:00:44    


首先再申明一下,地球是圆的

其实地球是圆的,不但陆地是圆的,水也是圆的,这都是引力作用的结果。因为星球质量大到一定程度,引力就足以克服物体的刚体力,而达到流体静力平衡。何谓流体静力平衡,通俗地说,就是让物体成为一个圆球状。

地球是圆的早就已经是一个常识了,看似无可争议。但就有那么一些人硬要说地球是平的,某个国家一群人还成立了一个组织,要证明他们这个“真理”。为此他们到处募捐,想制造一艘火箭飞到天上,一定要自己上去看一看。他们就是不相信现代科学早已经证明的事情,认为全世界科学家都是骗人的。

不过他们募了十几年,也没有募到一张绕地球一圈的飞机票钱。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对这种人报以奇怪的目光,就像看到一群怪物。

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,有许多早已经被科学证实的东西,就是有人不相信,而且凭着拍脑袋异想天开,以为科学家们也和他们一样的脑袋,怎么可能弄出那些出人意料的高科技呢?

不信,我们在各种科普的评论区就可窥得一斑,而且这种人不在少数。这些人虽然已经相信了地球是圆的,但认知只是与不相信地球圆的那拨人五十步笑百步而已,他们常常纠缠着一些早就成为共识的科学常识,喋喋不休地杠精着,且肆意贬损。

现在言归正传,说说要多远就知道地球是圆的,到多远能看到整个地球。

地球是圆的证据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围

如果我说,无须到多远,站在地球上就能知道地球是圆的,你信吗?

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需离开地球,就能够感觉到地球是圆的。你站在一个平原上,前方的旷野或草原一览无遗,但你能看多远呢?如果地球是平的,理论上你就可以看到世界尽头,当然前提是这个世界有尽头。

即便远方的物体看不清,但用大型望远镜是能够看到的。有谁看到过吗?没有。

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,我们脚下的大地并不是平的,而是一个弧形,远方的大地就弯曲下去了,落到我们视线下面去了,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有地平线。

何谓地平线?就是在一个圆球上,在一定高度你能够看到的一个曲面范围。地球半径约6371km(千米或公里),因此,我们假定地球是一个完美圆球(事实上并不是,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略大),地球的曲率就约为1/6370。

这就是地球这个球的弯曲程度,这一点尤其对航空很重要,飞机在沿着地面作平行飞行时,必须考虑曲率变化,尤其低空飞行,不考虑曲率就会撞到地面上。

正因为地球是圆的,因此才有站得高看得远之说

只要爬过高山或坐过飞机的人,都有这种经验,就是到了越高的地方看得越远。在海上行船,到了公海远离海岸,海面波涛一望无际,我们四周查看,自己就像在一个大圆盘中心,目力所及海天一色,在天际与海际相接的地方,就是海平线,是我们站在那个高度能够看到地球曲率最远处。

在海中,看到远方有船向我们驶来,总会先看到桅杆或烟囱冒出的烟,渐渐才能够看到船身。这就是由于地球是圆的,水面也是圆的,远方的船是从人们视力的海平线下慢慢升起的。

这就是无需离开地球表面,也能知道地球是圆的之道理。但如果要更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圆弧状,看到我们世界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,就要到更高的地方。

海拔高度与目视距离的关系

一个完美球形,能看多远是与观察高度成正比的。那么在地球上,多高能看多远呢?根据上图原理结合几何知识,我们可以轻易得出这样一个公式:

d^2=(R+h)^2-h^2

这里的d表示可以看到的距离;r为地球半径,取值6371km;h为观测者的高度。根据这个公式,我们可以轻易计算出在不同高度看到的地球曲面多远。如在一个1000米的山头,可以看到约113km的范围;如果我们乘飞机在万米高空,可以看到约341km的范围。

在国际空间站,距离地表400km的高度,就能看到约2292km范围。这只是人眼能够看到的范围,人眼观测与照相机不一样,视角比镜头要宽广,还能像录像机一样扫描四面八方。人眼有120度的视角,这样人们在1000km高空,就完全能够看到整个地球了。

照相机就不一样了,在1000公里高度,除了用多张照片拼接的办法,是无法将整个地球收入一个取景框中的,要到12000公里高空才能拍到地球全貌。当然,不管是人类直接观察还是照相机照片,所谓“全貌”都只是地球面向观测者的一半,而且永远只是接近一半。

因为地球是圆球状,而正面看物体是有夹角的,要看到地球半球的50%,理论上要无限远。但人类永远也无法做到无限远,因此拍摄到的地球半个球面只能无限接近整个球面的50%,永远也达不到真正的50%。

就如卫星或宇宙飞船拍摄地球,在36000公里高空,可以拍摄到整个地球形状,但看到的地球表面只有总面积约45%;在距离地球38.4万公里的月球上,拍摄的地球也只有总面积的49.5%。距离地球越远,看到的圆面就越接近总面积的50%。


相关文章